- 无标题文档

中文题名: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研究    

姓名:

 赵暖    

学号:

 SX2217004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chi    

学科代码:

 030505    

学科名称: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法学硕士    

入学年份:

 2022    

学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导师姓名:

 平旭    

第一导师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完成日期:

 2025-03-27    

答辩日期:

 2025-03-13    

外文题名: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Research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中文关键词:

 新时代 ; 高校 ; 国防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     

外文关键词:

 New Era ; Universities ;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文摘要:

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具有全局性与长期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高校作为思想引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国防教育战略目标的关键平台,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同时在增强国民国防意识、爱国精神与国家凝聚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形式和实施效果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足,亟需深化改革与创新以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校国防教育体系。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国防教育的发展脉络与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加强与改进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现实必要性与存在问题。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考察,本文揭示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教育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激励与长效机制;二是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育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三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差异显著,且校内外协同机制尚不健全,影响教育效果的整体提升;四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相对单一,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结果,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与对策:一是强化理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校内外协同共享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实战化训练基地,增强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与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国防教育的良好生态;五是利用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使国防教育更具时代感与吸引力。

外文摘要: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serves as a strategic foundational project that safeguards national security, promotes social stability, and drives the country’s longterm development. It holds significant global and longterm importance. In his report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xplicitly called for the "deepening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all citizens," providing crucial guidance f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dvancement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as key platforms for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play a pivotal role in achieving the strategic goal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hey are tasked with nurturing wellround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ile enhancing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cohesion. However, as the global security environment becomes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ccelerate,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numerous challenges. It is imperative to deepen reforms and innovation to construct a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that meets the demands of the new era.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opts a multimethod approach that include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field interviews. It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necessity and challenges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survey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study identifies several prominent issues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irst, insufficient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from educational stakeholders, as robust policy incentives and longterm mechanisms are lacking; second,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curriculum content and actual needs, with outdated educational materials that fail to align with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areer aspirations of contemporary youth; third, uneven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marked by significant 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underdevelop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laboration mechanisms, which hinder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fourth, relatively monotonous teaching formats and methods, lacking interactivity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which fail to effectively engage students or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3]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4]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3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5]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4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毛泽东选集:第2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选集:第3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论述选编[M].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江泽民.江泽民论国防与军队建设[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1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2]总政治部.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23]武炳.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24]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26]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7]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8]吴温暖.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9]王朝田.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30]李科.国防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1]陈凯,陈波,许鹏.中外学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比较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8.

[32]宋来新,徐文熬.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工作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33]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5]边宏广,韩振国.大学生国防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6]蒋茜.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展望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4.

[37]陶书中.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概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2.

报纸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 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 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习近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1).

[5]谢辉容.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国防报,2016-04-21(003).

[6]本报评论员.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N].解放军报,2013-03-19(001).

[7]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N].人民日报,2014-07-14(016).

期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2]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 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05):5.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3-13.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 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 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8]习近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1).

[9]蔺玄晋,尹建平,吴忠国.“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20):60-63.

[10]程勇.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新挑战与发展策略——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4,(08):120.

[11]康婧.新时代国防教育军事课程教学转型及发展——评《新时代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改革创新》[J].人民长江,2024,55(03):264.

[12]田小平.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策略分析——评《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及其测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4,(03):128.

[13]刘艺璇,蔺玄晋.新时代深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4):47-50.

[14]杨楠.基于红色基因传承下高校国防教育策略研究——评《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J].应用化工,2023,52(05):1627.DOI:10.16581/j.cnki.issn1671-3206.2023.05.002.

[15]杨小波.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36-138.

[16]张志勇.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67-69.DOI:10.19865/j.cnki.xxdj.2022.14.020.

[17]李波.基于国家安全的国防教育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108-111.

[18]李萌欣,吕建平.推进高校军事课程线上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3):70-72.DOI:10.19865/j.cnki.xxdj.2022.03.016.

[19]付孝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与建设——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1,(07):163.

[20]余爱明,朱鹏飞,周姚.高校军事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1):131-134.

[21]骞大军.大学生国防科技教育与国防使命感教育方法研究——评《大学生国防教育》[J].人民长江,2021,52(02):221.

[22]袁金明,陈康.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6):33-35.

[23]陈波,杨蕾,吕云震.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07):73-77+83.

[24]程春.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模型构建与国防教育的实践着力——基于现代国防和现代教育的双重牵引[J].中国电化教育,2020,(07):84-90+103.

[25]蔺玄晋.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高校教育改革研究——以高校学生军训改革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09):54-56.

[26]陈满先,王月月.基于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82-83.

[27]陈楚瑞,郑晓绵.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18,(02):50-54.

[28]张齐斌,钟华,王小敏.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程》[J].新闻与写作,2017,(12):128.

[29]Purser, Leslie. Shaping the Army Reserve Force[J]. Warrior Citizen, 2010(55):3.

[30]Roger N. McDermott.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Modern Russian Army[J]. The Journal of Slavic Military Studies,2009(28):224.

学位论文

[1]张永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4.

[2]刘欢.新时代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23.

[3]王玺杰.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23.

[4]崔智楠.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21.

[5]郑宇辰.基于新媒体平台高校国防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20.

[6]刘笑语.“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2020.

[7]杨蕾.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2019.

[8]黄婧.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

[9]钱丹丹.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9.

[10]张晓迪.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18.

[11]徐东波.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高校国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厦门大学,2018.

[12]周莉.高校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福州大学,2018.

[13]王峥.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14]陈秋惠.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厦门大学,2017.

[15]李子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东南大学,2017.

[16]吕业腾.现代化战争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馆藏号:

 2025-017-0020    

开放日期:

 2025-09-29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